行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1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拍卖企业755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405家。国家注册拍卖师13319人(不含2019年即将授证拍卖师人数),拍卖企业员工总数34126人。
据商务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1月份,全国拍卖企业拍卖成交场次4824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71场,增幅10.82%;1月份全行业总成交额502.77亿元,同比增长27.84%,创6年来的新高。
主要标的成交情况
1月, 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和其他类拍卖拍卖业务成交额同比有增幅。其中,土地使用权拍卖成交额同比增长66.02%,增幅最大;同时,土地使用权占比行业总成交额达63.6%,成为支撑行业成交额的主要标的。
1月,房地产、机动车,农副产品、股权债权、文物艺术品等同比出现降幅。其中,文物艺术品成交额下降31.17%。房地产成交额继续下滑,显示出政策调整正在持续发挥作用;而机动车,农副产品、股权债权、文物艺术品等同比出现不同的降幅,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受年底结算滞后、春节假期及季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主要委托对象成交情况
1月,除政府部门委托拍卖业务成交额出现较大增幅外,法院、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组、其他机构、个人委托拍卖业务成交额同比均出现下降。
政府部门委托拍卖成交378.60亿元,同比增幅100.33%,为月内唯一出现成交额增幅的委托方,而且增幅较大。法院委托拍卖成交19.78亿元,同比下降68.69%,为月内成交额出现最大降幅的委托方。
各委托方成交额出现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年度结算和季节的影响所致,但其中的法院委托及破产清算组委托出现降幅则还有司法拍卖改革的因素。
各省市成交情况
1月,从我国31个省(区、市)拍卖成交情况来看,拍卖成交额在50亿元以上的有3个省,分别是河北、四川和福建省。其中河北省成交额76.35亿,三省合计成交额194.70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的38.72%。
成交额在10-50亿区间的有10个省(区、市),分别是: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辽宁省、甘肃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合计成交额260.80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的51.87%。
从成交额的地域分布上可知,我国拍卖业发展呈区域间的不平衡状态,基本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呈正相关关系,即东北三省、西北五省区一直以来均为成交额低位徘徊、发展较慢的地区,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一直以来均是行业发展较快及维持高位的地区。
行业效益情况
1月,全国拍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9亿元,同比有1.13%的小幅增长,行业利润1.99亿元,同比下降15.98%,盈利面继续收窄;行业佣金率0.59%,较去年同期(0.75%)下降21.3个百分点。行业共计缴纳增值税税金0.42亿元,同比增长92.09%。
总的来看,除文物艺术品外,农产品、机动车等新兴业务佣金率较高;土地使用权及无形资产等佣金率较低。